本心得作者為白色衣服者 (應主辦單位要求,不放正面照) |
這次受邀至台灣科技大學資源教室,向該校及他校身心障礙學生分享 TED 與簡報相關內容。相較起一般同學,本課堂學員雖然表達地不夠清晰順暢,但是,其願意分享的態度、認真投入的專注,以及努力表達的勇氣,在在令我敬佩有加。
以下是獲得贈書同學的心得,亦令我激賞。
作者: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一年級 林太森同學
上台很少,學得不好
我是就讀台灣科大的林太森,作為一個普通的學生,我很少有機會上台,準備簡報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。在高中的時候,我曾經做過一個「職業參訪」的活動,參訪對象為同學的阿姨。結束後上台的簡報是兩人一起商議出來的。作為高一的學生,同時不善於口說表達,於是無法避免地唸出投影片上的每一個字,更別談吸引同學的注意力了。當然,對同學的簡報內容我也沒興趣,沒有主動評論他人作品的精神。雖然最後有表決哪一個同學做得最好,但即使他做得很好,我也沒學到多少。
林泰君老師的課,是第一堂也是最重要的簡報課,他帶領我們如何完成一個不錯的簡報。「不只是呈現資料,更要呈現簡報蘊含的價值。」他說。
聚焦簡化,增進評價
一個簡報--不同於作文--不是一個文章,也不是上網 Google 到的維基百科。我們要的不是一紙長篇文章,也不是竹林般的柱狀圖;要的,是一個 (些) 概念,是一個 (些) 簡單能讓觀眾吸收的東西。
曾經參加一位老師的演講,雖然他以英文陳述,我又是中途到場,對於演講的內容不清不楚,但他說的振振有詞,頗有震撼力,這就是演講者的威嚴。最後他也給我們了一句話,作為那次演講的結束。
那次的演講,帶給我一個體悟:「演講是經驗,同時也可以增進他人對自己的評價。」
泰君老師教導我們,一個簡報需把「雜訊」去掉。一個好的簡報條理清楚、概念分明、文字更應該清晰可見,沒有意義的東西應當捨去,而不是在畫面當中分散觀眾的注意力。簡報也是輔助主講者「抓住」觀眾眼睛的工具,使用誇張圖片讓觀眾感到新奇、利用大字將觀眾導入我們的言語之中,或使用出血(利用大到放不下投影片的圖片)帶給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。
重看影片,心有所感
我重新看了遍 Jamie Oliver 的 TED 影片「給予孩童食品教育」,發現「互動、道具、幽默、主導、了解、不是表現自己,表現主題、量身、目標」,原來都是演講可以具備或需要的。
首先,為了讓觀眾貼近主題,我們可能會讓觀眾參與互動。一個簡單的舉手,直到大多數人舉手,就可以知道這個主題多麼貼近我們;同時利用道具表現出我們想呈現的--多數人不會發覺的事物;藉由幽默、嘲笑自己,顛覆一些既有的錯誤想法,讓觀眾們可以了解、投入於自己想說的。整場演說的主導權在自己,所以完全可以預先練習、想到笑點,安排出符合自己風格的演講。
好的演講中,講者只是陪襯,我們所要做的是烘托整個主題--自己的專業,證明這個主題的真實性,雖然很少有人會去求證,但往往可以用來強調,或說明錯誤的概念多可笑。
一個演講,通常是針對特定的族群:男人/女人、有經濟能力者或學習者,針對不同的族群,對於他們的能力以及呈現資料都須考量或調整,才能呼籲他們,鼓勵聽眾行動,並能按照自己的設定,達成簡報目標。
就是一場 show time 讓觀眾 enjoy ^O^
回覆刪除